超大尺度会展建筑的解决者:法国 VP建筑事务所|ArchDaily 深耕辑
ArchDaily 深耕辑 是对在某个类型建筑长期实践的设计师进行采访,受访的设计公司需成立十年以上,或在某个专项建筑领域内拥有众多建成和在建项目,并已形成相应的理论成果。近日,我们接触到全球最大单体建筑之一的深圳国际会展的主创建筑设计师——Valode & Pistre(简称VP)团队,他们还设计了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海口国际免税城、杭州大会展中心、济南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国际会展中心。
超大尺度的城市地标,是如何平衡城市符号和建筑功能之间关系?是如何解决超大建筑构造与人体尺度?有过多少次设计尝试?是如何解决从功能和建造上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会揭晓会展建筑的设计流程。
VP(Valode & Pistre):我们第一个会展项目是巴黎凡尔赛门展览公园,展览面积约22.2万平方米,是法国第一大,欧洲第四大展馆,共包含7个分展馆。项目周期较长,从1996 年开始设计建造,预计到2024年完成对所有展馆的设计改造工作,其中一部分场馆被奥委会选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手球和乒乓球项目的比赛场馆。
巴黎凡尔赛门展览公园
我们在设计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时,综合考量了城市特色、自然环境与人文符号。以国际常用的“鱼骨式”布局结构,蓝紫色海浪型屋面和蜿蜒其中的彩色丝带花纹来演绎“海上丝路”的磅礴气势,为这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增添一张全新的城市名片。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南登录大厅
“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ArchDaily: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拥有八项“世界之最”,并在3年半时间内建成,您觉得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VP:
1. 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之一。
2. 全球建安投资额最大的单体建筑。
3. 全球总展厅面积最大、单个展厅面积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
4. 钢结构用钢量为全球房屋建筑领域之最。(总用钢量达27万吨,相当于32座埃菲尔铁塔、6座鸟巢。)
5. 基坑土方挖运量为全球房屋建筑领域之最。
6. 全球房屋建筑领域面积最大、长度最长的无缝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
7. 全球房屋建筑领域一次性投入机械设备最多的施工项目。
8. 全球第一个集地铁、周边市政道路桥梁及管廊、水利工程同时开发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房屋建筑工程。
我觉得最大的难题是我们(包括政府、业主)没有一个人完成过这样的项目,不仅体量大、时间紧,完成质量还要高。3年半内我们法国同事几乎每月都会从巴黎飞到深圳,累积下来我们往返深圳有数百次,我们曾经遇到过晚上8点刚落地北京,就接到第二天上午9点要在深圳开会的消息。在没有飞往深圳的夜航时,需要先飞到香港再转机奔赴到深圳会场。当然,我们也有一直在工地驻场的中外建筑师团队。高峰期时有几万名工人,在工地里巡场需要开车,有时还会堵车。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施工过程动画
在如此快节奏、高压力的情况下,建筑师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对设计的热情。正是因为在一个长度近2千米的建筑造型上做出意想不到的效果非常难,才是考验和挑战我们能力的时候。哪怕是设计了100个屋面,只要各方没有全部满意,都需要静下心来做好第101个屋面的设计。每个细节都需要我们严格把控,比如为了保证屋面材质和色值的视觉效果零误差,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块板材进行比较并整体规划。设计的时候还必须要考虑到如何让巨型建筑为人服务,也就是说如何从设计上将大尺度、大构件的建筑转化成小尺度、人性化的体验,避免参观者在其中走断腿或者迷失方向。诸多难题看似不可攻破,但我们做到了,可以说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屋面方案过程版
ArchDaily:超大尺度用地自然会带着强烈的视觉冲击,但也带来相应的问题。一是超长的人行流线使参观者疲惫不堪,二是无序的空间组织不利于参观者辨别方位。您是如何解决的?布局、功能、流线、表皮等多种设计是如何协调的,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VP: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采用的是国际常用的“鱼骨式”布局结构,像米兰新国际会展中心、德国慕尼黑国际会展中心、德国科隆国际会展中心也用的是这种布局结构,它的特点是效率高,也有利于分期建设。我们突破消防规范,将18个标准展厅设计为2万平米,1个超大展厅设计为5万平米,通过对消防性能化研究,保证技术可以实施。所以当设计和规范相互冲突时,我们不会放弃,而是和合作方一起努力向政府和业主说明我们的设计想法。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2万平米标准展厅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中廊首层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中廊二层
ArchDaily:如何体现“庞然大物”的工业之美?如何保证即有结构尺度,也拥有人体尺度?
VP:想把如此庞然大物做漂亮很难。中廊和登录厅的钢结构柱子均为外露,按照传统结构设计中廊,人们进入中廊后只能看到一堆柱子,视觉效果不好。我们巴黎工程师在钢结构上做了很多版本,从直柱到树杈柱,不仅整体看上去好看,分出的树杈还在结构上增加了更多的支撑。在登录厅的柱型设计上也从V型柱改为和中廊一样的树杈柱,保持整体一致的美感。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中廊结构模型过程版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中廊二层
为了使整个屋面看起来轻盈飘逸,我们在19米高的屋檐上采用了一种“机翼”的特殊处理手法,原理是从人的视点上将屋檐的高点遮挡住,只留下一个薄边。檐边上做了波纹的曲面处理,所有展厅的屋檐连起来如同起伏的波浪,灵动的造型充满生机。在立面设计上,我们规避了传统的工业设计风,延续了“海上丝路”的设计概念,同样利用参数化将展厅立面设计成蓝白相间,各登录厅立面为穿孔波浪,与屋面展现的的海洋文化相呼应。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展厅外立面局部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立面局部
ArchDaily:会展建筑的符号外化,和建筑师建构空间的内化,希望给人带来怎样的建筑体验?
VP:“鱼骨式”的中脊下,我们设计一条城市景观带作为城市绿肺,连接城市公园。除了肉眼可见的“绿色”之外,我们还运用了52项全球领先的绿建技术,使之成为全球首个三绿色认证 (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LEED-NC 金级、英国 BREEAM 三星级)的顶级绿色展馆。比如在中廊的设计上,团队经过多轮模拟测试,确保了大屋顶在没有安装空调的半开放环境下依旧可以遮阳、防雨,并保持良好的通风,这样参观者走在其中会感觉到更加舒服。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中廊二层夜景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中廊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屋顶花园
“产城融合-会展兴市
ArchDaily:国内外多个会展建筑实践,您是如何定义会展中心的社会属性是什么?一个经过‘设计’的会展中心,带来哪些附加价值?
VP:可以说,会展中心是一座城市衔接世界的“窗口”和步入全球化的催化剂,即“会展兴市”。各地政府希望通过会展中心的建立引进更多企业入驻、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可以看到,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落成后,很多城市都在建设自己的会展中心,很多地产开发企业也在转型为政府做公共建筑。比如目前我们在济南、杭州和武汉做的 3个大型会展项目,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展览、会议、演艺、赛事的超大生活服务综合体,让会展中心在无展可看时依然能发挥它的价值,促进产业、建筑、人之间的活力,相信这些项目建成后会成为产城融合的典型案例。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展时中廊二层
央视2020年大湾区新年音乐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杭州大会展中心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
济南国际会展中心
济南国际会展中心
“杭扇+柔丝
ArchDaily:不同城市的会展中心,在被城市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在影响城市文化。您认为建筑形态的意向和具象的表达,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VP:在建筑设计开始之前,需要对项目所在城市进行深入研究,将其文化内涵、土地条件和功能需求等元素相结合,用建筑师的聪明才智把它们通过建筑设计展现出来。
以杭州大会展中心为例,它是目前省会城市中尺度最大(130万平米)、设计最时尚、功能最先进的会展中心。我们有幸中标也是因为我们在一开始就对当地的元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杭州作为两朝首都,曾是江南最富庶的地方,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杭扇、丝绸与龙井为杭城三绝。而项目用地形状呈L型,分两期建设。于是我们在形态设计上将杭扇的典雅与灿若烟霞的柔丝相结合,顺应山水之势,打通两山之间的绿廊并延续城市轴线,不仅展现了当地特点,还把一期二期有机地串联起来。在展现杭州文化细腻之处的同时,也不失其磅礴之意,正合杭州精致、大气的城市精神。
杭州大会展中心
杭州大会展中心东登录厅
ArchDaily:除了模式创新,会展中心建筑还有哪些创新性探索,未来发展有哪些预测?
VP:会展中心需要往复合功能方向发展,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产城融合”。我们设计的是有思想的会展中心,让它在无展可看时依然能为人服务。杭州大会展中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由于杭州政府要求对外开放,所以我们在会展中心内设计了很多商业区,还设有钱塘观潮平台,地上地下联动,促进产业、建筑、人之间的活力。未来的会展中心如果可以为市民提供全天候服务,就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其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
另一点发展方向是我们一直在努力靠拢的“绿色会展”。相较于国外的可循环展台,国内的展览在布展和撤展上会造成很大浪费和污染,使用一次性不可循环的材料临时搭建展位。所以我们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再结合我们国外的设计经验,最终设计的展台是可以挂起来的,桁架的结构上设计了一层钢丝网架。在以后布展时展商可以直接挂上我们设计的可循环展台,是生态友好型的。在未来的设计中,还可以考虑应急需求,快速改建为临时物资仓库或救治、隔离场所。
杭州大会展中心
杭州大会展中心内庭
杭州大会展中心
“不只是会展建筑
把设计和质量放在第一位
ArchDaily:规模庞大、功能复杂、技术难度高的大项目中,有怎样的工作流程?
VP:作为欧洲十大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我们拥有建筑、室内、结构、景观各专业的协同合作。在中国市场已经运行了15年,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项目大小,法国总部每周都会和各国分部召开例会,共同探讨项目难点。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一个中西结合的设计团队,运用当下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助力设计实现,始终能保持高效运作。所以不同于其他国外事务所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我们的工作模式更像是中国本土公司,当项目紧急时,随时随地都能工作,加班一点不比互联网公司少。
当然,在如此庞大复杂的项目中,拥有好的项目管理能力也是促成项目完美落地的至关因素。我们需要把控项目进度、成本预算、施工质量,很珍贵的一点是我们的合作方能和我们步调一致,大家朝同一目标努力做好设计,让客户和用户满意。
办公室内讨论
工地讨论
移动办公
ArchDaily:法国VP除了会展中心,还做了多个其他功能的城市地标建筑,比如圣戈班大厦,辽宁省文化四馆、全球最大免税城之一的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海口国际免税城等,与会展项目共同,塑造了怎样的设计宇宙?有哪些优势和标签?
VP:确实会展中心项目只是我们众多项目中的一个领域,我们并不希望被贴上“只会做会展”的标签。在办公方面,我们设计的巴黎圣戈班大厦于去年落成。众所周知,圣戈班集团以玻璃闻名于世,所以我们在设计上利用玻璃本身的特点将其组成多个水晶面,使其在阳光照射下透明与反射交相辉映。
圣戈班大厦
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
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
海口国际免税城
海口国际免税城
辽宁省档案馆
责编、编辑:韩双羽
内容、标题及版式由ArchDaily整理
转载或任何形式的引用请联系ArchDaily
点亮“在看”和“点赞”,
将创意灵感放在第一位👇